相信每一个新手爸爸妈妈,都对宝宝的喂养问题都尤为关注。从出生后的第一口奶、第一口水,到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充,都做了不少功课。
但很多时候,因为网络上大量杂乱错误的信息,母婴店店员的推销,或者过来人的经验,很容易关心则乱,反而走入了误区。
今天,就整理出5个最常见的喂养误区,希望能帮助新手爸爸妈妈避避坑!
误区1:出生后不喂奶,喂葡萄糖水
如果顺利分娩,母子健康状况良好的话,婴儿在出生后应当尽快吸吮母亲的乳头,刺激乳汁分泌并获得初乳。而且,开奶的时间越早越好,建议第一次哺乳应当在产房内进行。
刚出生的婴儿其实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的能力,而母亲也十分渴望看见和抚摸自己的宝宝,而这种亲子行为十分有利于母乳的分泌。
因此,在新生儿娩出剪断脐带和擦干羊水后,即可将其放在母亲身边,与母亲皮肤接触,并让婴儿分别吸吮双侧乳头各 3~5 分钟。
当然,在最初的几天,很多妈妈都可能存在奶水不足的情况,此时,可以一边让宝宝增加吮吸次数,一边添加奶粉防止宝宝挨饿。
但是,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,都不需要你画蛇添足的给宝宝喂什么葡萄糖水。
误区2: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
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婴儿喂养报告提倡: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6个月开始加辅食,混合或人工喂养的宝宝,可以从4个月后开始添加。
无论何种喂养方式的宝宝,均不建议在4个月之前添加辅食。太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宝宝的胃肠道负担,增加消化的困难和便秘腹泻的可能,还会影响正常的母乳喂养,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,增加宝宝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。
但宝妈也不要仗着“奶多任性”,迟迟不给宝宝添加辅食哦!
因为婴儿满6月龄后,纯母乳喂养已无法再提供足够的能量,以及铁、锌、维生素A等关键营养素,必须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。
如果宝宝太晚添加辅食,会增加一些重要营养素缺乏的风险,还可能造成喂养困难,增加食物过敏风险等。
误区3:过早给辅食添加调味品
很多老一辈的说法是辅食中不加点盐,孩子就没力气。都2021年了,这种说法早就被淘汰了。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不要在辅食当中添加任何的盐、油或味精,宝宝一岁后才可以放少量的盐。一岁内应以无盐、少糖、不加调味品为宜。
调味品的添加容易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,干扰身体对其他营养的吸收。而过早的添加盐会增加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。
误区4:长期给宝宝吃精细的食物
如果宝宝过了 12 个月,主要食物依然是米粉和各种泥类的话,爸爸妈妈们就要注意了——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,不利于宝宝的咀嚼肌发育、乳牙萌出,也会影响语言发育等。
一般来说,在宝宝添加辅食的 3~6 个月以后,就要慢慢从泥糊状过渡到颗粒的食物。
当然,我们要结合宝宝的长牙情况。
当宝宝磨牙(俗称大牙)长出后,也可以准备一些稍硬一点的蔬菜或者水果切成条,作为宝宝的手指食物。不仅能够让宝宝缓解出牙期的不适,也利于咀嚼功能和精细动作的发展。
误区5:把水果汁给宝宝作辅食
我们都知道宝宝要多吃水果,毕竟里面的维生素、膳食纤维是比较丰富的。但是很多宝宝不喜欢吃水果吃。此时,有些妈妈就想着要不打成汁吧?
可以给果泥或者水果块、水果条,但不应该给果汁。
水果在变成果汁的过程中将损失掉大量的纤维素,因此喝果汁会让血糖迅速升高。同时,由于果汁饱腹感不如完整水果强,平时只能吃一个苹果,但很容易就喝掉2~3个苹果的量。
还有,宝宝喝惯了果汁就很容易拒绝白开水。
还有一点很关键,果汁容易造成儿童肥胖和龋齿,因此不推荐给宝宝喝果汁和其他甜饮料。在宝宝12个月后,作为尝试,偶尔喝少量的果汁不是完全禁止的。
在六个月后,除了水果糊,可以给宝宝一些小块的水果条,让宝宝拿在手里,自己放到嘴里尝试。当然这并不是为了吃,而是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。
参考资料
1.http://www.babycenter.com
2.http://www.healthychildren.org
3.http://www.quora.com
4.林林.关于科学母乳喂养,专业指导有话要说[J].东方养生.
5.张文春.婴幼儿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相关性分析[J].中国继续医学教育.